当前位置: 首页 理财百科
银行人说:不要赚超出你认知范围的钱
阅读量:100 发布时间2025-03-21 05:27:59

不要赚超出你认知范围的钱,这背后隐藏的道理,却常常被人忘记,今天,一名银行人将从资本运作的角度,再次提醒大家,不要赚超出你认知范围的钱。

不要赚超出你认知范围的钱,关于这个观点,网上有一段很火的话:

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,除非靠着运气。


但是运气赚到的钱,之后往往又会靠着实力亏掉,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。


你所赚的每一分钱,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;


你所亏的每一分钱,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而造成的。


这个世界最大的公平在于: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认知的时候,这个社会就会有100种方法来收割你,直到你的认知和财富相互匹配为止。


结合近些年被闹得沸沸扬扬的银行事件,再次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:不要赚超出你认知范围的钱。

钱端事件未平,原油宝事件又起,投资者血本无归,倾家荡产的悲剧振聋发聩。

在资本市场,这是最平常不过的事,只不过这两件事,都发生银行,当舆论聚焦于银行时,就觉得这件事某行做得如何如何不专业,不地道,墙倒众人推。

如果发生的事件涉及到整个资本市场,大家就觉得习以为常。

记得美国干掉本拉登的那个五一假期吗?假期过后白银从十多块一路跌到两块多,也许有人说,那还有两块多嘛,没到负数吧。

别忘了这次石油跌到负数,焦点在亏损的300多亿元,而那一波白银的下跌,吞噬的何止3000亿元的老百姓的血汗钱。

这是个人层面的。再看看集体层面的。

中航油事件,巴林银行事件,一天之内把堂堂国家的一个投资公司、英国皇室的贵族银行化为乌有,这就是资本市场的残酷。

再看看国家层面的,1998年金融风暴的时候,中国大战国际资本大鳄。这些大鳄们,就如一群饥饿的鲨鱼,时刻在盯着周围带血腥味的猎物,“原油宝”就是落入他们血盆大口的意外之喜。

当一个投资项目,超出你认知的范围时,即使是被说得天花乱坠,即使是天上掉的馅饼砸中了身边人,你也千万不要参与。

平民百姓,如果不懂,就不要做那些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的投资,期权、期货、比特币等等等等。

可惜,人在金钱的诱惑面前,常常难以保持投资的理性:

据澎湃新闻报道,近期针对原油宝做的在120份问卷调查中, 14%的人(17人)并未有过任何投资史,剩下86%的投资者接触过期货、基金、黄金白银、股票、理财产品、房产等投资领域,但其中真正接触过期货的投资者只有6人,占5%。从入场时间看,92%的投资者今年才开始接触原油宝,今年3月入手原油宝的投资者占55%。


现在原油宝出问题了,大家一窝蜂想到要索赔,千方百计去找协议当中的漏洞,国际资本却没有半分和你商讨的余地。

4月15日芝商所(芝加哥大宗商品交易所)把原油交易规则修改成可以为负,他不会和你商量,而正是他的这一修改才爆发原油宝事件。

没有负数交易就没有这个事件。你找谁说去?在他们眼里,签了合同就按合同来。

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,内地一位投资人在香港买了一手(100股)中国铝业的股票,亏了几千万。

在我们老百姓的眼中是不可想象的,而在海外的资本市场中是家常便饭。

当时港股中国铝业六十多块一股,一手才六千多块钱,怎么可能最后亏几千万?

复杂的理财原理,简单用数据举例说明:

比如60块(具体的数据仅为举例说明)一股的股票,银行可以帮你以30块钱一股买进。(看到30块的成本买60块的股票,是不是很高兴?)


为期一年的协议,如果一年后股票是66元,客户就一股赚36块,股票超过66的所有收入归银行,比如说一年后股票价格是100块,那么客户赚36块(66减成本30),银行赚34块(100减66)。


如果股票下跌(或上涨)每跌(涨)一定的百分比,银行就自动帮客户按商定好的比例加仓,客户账户里金额不够由银行垫付,银行垫付的钱按商定好的利率收取。


协议一年(具体时间由银行客户商定),不得提前终止协议。


后来中国铝业从60多跌到个位数,客户由100股被动加仓到几百万股,协议不能终止,没钱银行帮他垫,眼睁睁因为6000块钱的投资亏了几千万。


这些客户,都是银行在系统里筛出来的,不担心客户不给钱。那有人问,客户为什么会签这样的协议呢?

因为60块的股票自己30块就可以买到,并且自己认为这么好的股票就算跌也跌不了多少,相反觉得还会涨。

就像买原油的,认为这么低了不可能再跌,跌也跌不到哪里去,所以一头扎进去,待暴雷时一声晴天霹雳,方才如梦初醒,悔之晚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