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理财百科
3分钟读懂丨政府工作报告,如何影响你的工作、股票和房子
阅读量:100 发布时间2025-03-21 05:37:42


不过,这么重磅的报告,却不太好读;

于是,我重点挖掘了3个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内容,和你聊聊:

- 宏观大环境,会怎么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

- 2020年,有哪些相对更好的投资机会?

- 2020年房价会怎么变化?

尽管做了精简,但信息量还是挺大的,希望你耐心往下看

01 宏观大环境会怎么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?

报告关键词:稳住基本盘

读完报告,你会发现19年的成绩单,完成得不错;但20年的开局,内外压力都不小。

受全球疫情冲击,世界经济严重衰退,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,国际贸易投资萎缩,大宗商品市场动荡。国内消费、投资、出口下滑,就业压力显著加大,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,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,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

——节选自2020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

所以,今年政府报告的全年目标,第一次没有提GDP的增长目标,而是把“优先稳就业保民生”放在了头一句,重视程度可见一斑。

落到具体就业和物价上,目标对比往年,也更保守


政府如此重视,也反映出压力确实大。这样的大环境下,我们也要对工作收入,有更合理的预期和规划。尤其不推荐只是为了涨工资而跳槽。今年真想涨工资,还要靠内功、凭本事。

另外,“稳住基本盘”不仅仅是报告关键词,也值得落到我们的日常收支规划中:量入为出,稳住每月现金流,至少准备好3-6个月的应急准备金。

02 今年,有哪些相对更好的投资机会?

报告关键词:新基建 消费 线上经济

2020年挑战不少,但新变化里就会有新机会。

报告中,宏观调控政策的大基调,描述是这样的:

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

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

顺着这条线,先来说说股市的投资机会和风险。

财政要更积极有为,简单来说,就是经济压力大,政府先来带头投资,但投资要做出成绩——“新基建”就是主攻方向。

扩大有效投资。……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“两新一重”建设,主要是: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,拓展5G应用,建设充电桩,推广新能源汽车……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,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……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.9万个,支持加装电梯,发展用餐、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。加强交通、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。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。

——节选自2020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

为你摘录了报告中的相关描述,从基础设施到新能源汽车,从老旧小区改造到铁路交通建设,信息量还是很大的。

关于新基建科普、相关投资基金的介绍,我们的“听简七”中也会做更详细讨论。

另外,我觉得一个比较确定的机会,就是大消费,尤其是消费龙头

拓展阅读:这1个月,Ta涨了快8%丨说个宝藏行业

两个原因。一方面消费、尤其是必需消费品,本身就是弱周期行业,抗打击能力强;另一方面,拉动内需,也是今年报告的重点。

推动消费回升。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,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。支持餐饮、商场、文化、旅游、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,推动线上线下融合。发展养老、托幼服务。改造提升步行街。支持电商、快递进农村,拓展农村消费。要多措并举扩消费,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。

——节选自2020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

另外,报告也多处提到了线上、互联网+。疫情期间,无论是在线上买东西、上网课还是游戏娱乐,都被更多人所接受。用户基数变大了、使用习惯变了、也顺应了时代潮流,值得关注。

当然,需要提醒的是,结合报告看今年的宏观大环境,股市风险很可能不低,先提前做好压力测试,比如问问自己,波动20%甚至更多是不是也能承受得住。

另外,一些朋友关注科技主题,报告中也继续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。中长期看,科技一定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,近来的贸易摩擦,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决心。但科技的专业门槛比较高,加之今年市场风险不低,希望你还是量力而行,尤其不建议“追概念”。

另外,债券投资依然值得关注

报告明确提出,货币政策要适度灵活,说明考虑到经济形势,国家也会适度“放水”,保持市场较好的流动性,尤其是支持中小企业撑过去。

市场大概率不差钱,就会有一部分流入债市,抬高已有债券的价格。

再结合今年市场风险估计也不低,买一些债券“压压惊”、做资产配置也很有必要。

03 今年房价会怎么变化?

关键词:房住不炒 因城施策

前面说到,国家也会适度“放水”,你可能会担心,那水会不会又“漫”到房市里?

这点,我倒觉得不会。

今年报告对房地产的描述,可以说是惜字如金,但态度明确:

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,因城施策,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完善便民设施,让城市更宜业宜居。

——节选自2020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

房住不炒的态度,不难理解,继续明确房价不能涨得太快;

但之前有朋友问,“因城施策”,是政策松动的信号吗?

其实并不是。目前,各地房产市场,差异还是蛮大的。一二线得控涨;一些三四线城市,可能就得防跌了。因城施策,目的还是为了“稳房价”,也不能跌得太多。

另外,关于房地产还想多提2点。

一是,今年政府报告中,并没有提及“房产税”,看来全面推行还有距离。

另外,过去报告中多提的是“棚改”,今年重点讲了“老旧小区”改造,也有人问,难道老破小的春天要来了。

这里提醒一句,购买老破小风险还是挺大的

大部分城市,成交还是以新房为主。除非是上海这类大城市,房地产已经进入到了二手房时代,并且市中心、品质较好的老破小,才有交易价值;甚至要挂钩学区等附加价值,才有竞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