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头有钱,却无处安放......疫情这三年,很多人陷入了这样的窘境。
一方面因为疫情原因不想消费,另一方面又由于国际和国内经济的不稳定而使投资变成了投机。
可以看到,2021年和2022年这两年人们的存钱意愿大幅度上升。主要有两个原因:一个是银行一直在降息。9月15日,多家银行再次下调存款利率,以工商银行为例,3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为3.15%,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.75%。二是股市震荡不安,上证指数从年初的3600点跳水到4月份的3000点守卫战,而就在10月10日,又重新回归到3000点守卫战。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大环境,每个人都不敢贸然进场,生怕成了一颗绿油油的韭菜。
这样的情况下,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理财呢?
普通人接触最多的理财产品,无非银行存款、储蓄保险和股票基金。
而谈到它们的特点,自然离不开这三个要素:收益性、安全性、流动性。任何一种理财产品,都不可能兼顾高收益、高风险、高流动。这就是常说的“不可能三角”。
那么,这三种理财方式的侧重点是什么呢?
存款:收益偏低,目前单利1.5%左右,安全性很强,其中活期存款的流动性最强,适合用作日常开支应急的支出;
储蓄保险:收益中等,从长期来看,安全性很强,目前收益在复利3.5%,但是流动性一般,更适合长期持有来保持家庭资产的稳定增值;
股票基金:收益没有上限,但与此同时风险较高,流动性好,不过不确定性很高。适合用于博取收益。
那么他们的实际收益究竟怎么样呢?我们先来看看存款和储蓄保险。
我们以10万元为例,来看看这两种理财方式之间的区别:
方式一:5年期定期存款,利率为2.75%,5年之后连本带息取出来,收益为
10万*(1+2.75%)=102750元;
方式二:购买某款储蓄保险,以30岁男性,一次性交10万为例,收益为
10万*(1+3.5%)*5=118768元。
对于复利来说,时间就是最大的武器。时间越久,复利的作用就越明显。
所以,如果是短期理财,比如5年10年以下,银行存款显然更合适,50万元以内的存款保本保息,可以灵活提取。
如果10年的时间内暂时用不上的钱,比如自己的养老规划,孩子的教育规划等,储蓄保险更为合适,长期来看收益更高。
而值得注意的是,定期存款的最高期限只有5年,当前的利率虽然有2.75%,但随着利率下行的压力,未来可能更低,也就是说,方式1的实际收益,长期或许比我们计算的还要低。
反观储蓄保险,它的收益是写在合同里面的,白纸黑字稳稳拿到手。
说完了存款和储蓄保险,那么再看看股票基金,它们的实际收益会更高吗?
从今年的行情来看,A股市场起伏不定,收益很难确定,那么拉长期限表现又如何呢?
在这里我们选取相对稳健的指数来看,比如沪深300,它是由沪深市场中规模大、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300只证券组成。
从2004年年底到2017年,沪深300指数从1000点到3800点,折合年化收益是7.84%。(这里不包括实际分红情况)
在这13年的时间里,股票基金往往有更好的收益,超过存款跟储蓄保险。
但实际上今年的股市、基金市场投资表现又如何呢?
基金经理
也就是说,在现在这样一个极其不稳定的投资市场中,想保持一个好的收益难于上青天!
大部分普通人都在追求高收益、低风险的理财方式,殊不知,有时候最大的风险反而是我们自己。
我们自己将如何影响最终的收益?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:
01
认知能力
说到认知能力,要求较高的是股票基金这一类
在A股市场,有人把它当赌场,便会频繁交易,追涨杀跌,俗称“短线高手”;有人看作投资市场,坚持价值投资,长期持有。看法不同,投资行为就会不同,最终的结果自然不同。
其次是专业知识的储备,比如基金的种类,一般需要了解基金的投资标的、历史收益和回撤、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等,这都需要较强的分析能力。
换到储蓄保险,也是需要很多认知去了解的。
比如增额终身寿险,需要看现金价值、计算内部收益率、回本时间、保障条款等;
比如年金保险,需要了解每年领取金额、现金价值、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理财规划等。
如果连最基本的知识都不了解清楚,草草入手,可能会发生损失。
有一句话有的很有道理:我们永远无法赚到超出认知范围的钱,即便有一天凭运气赚到了,迟早有一天也会凭实力亏掉。
02
风险偏好
2020年,A股迎来了一波牛市,也涌现了大批明星基金经理,大家都匆匆进场“养基”,生怕错过发财机会。但也就过了一年时间,2022年春节时间,基金绿了,很多人也慌了。
跌10%,饭不香了
跌20%,睡不着觉了
跌30%,心疼割肉离场....
说到底,这是因为对风险的偏好跟自身不符。在投资市场中,若是无法承受风险,禁受不住波动,可能并不太适合投资。
可惜的是,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重视自己的风险偏好。
总结下来,认识自己,往往比认识理财方式更为重要。
如此看来,存款、储蓄保险、股市,这三种理财方式并无优劣之分,对个人而言,有能力就做风险对冲,能力不足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。
而我们想要去理财,建议分三步走:
第一步:认识自己,了解自己的认知能力和风险偏好;
第二步:寻找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;
第三步:长期持有,静待花开。
理财产品之间没有明显的冲突,一笔钱也可以分成3份花,利用分散投资去平衡收益和风险,最终创造出一份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方案。
希望这篇文章,在目前这个经济环境下,能为你在理财上提供一点思考与感悟。